欢迎光临北纬30度地理标志官方网站官网!

安徽省 -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发布时间:2023-08-03 11:24:56 人气:273

安徽,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因江南省东西分置而建省,因安庆府为当时安徽境内的政治中心,徽州府经济发达,故取两府首字而得省名。因境内有皖山(现天柱山、古南岳)、春秋时期有古皖国而简称皖。

安徽省位于中国中东部,跨长江、淮河南北,与江苏省、浙江省、湖北省、河南省、江西省、山东省接壤,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土地面积14.0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45%。介于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之间。根据安徽省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末全省常住人口6113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达42959.2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关口。

安徽现有合肥等16个地级市,9个县级市、50个县、45个市辖区。省会为合肥市。

安徽省地形地貌呈现多样性,中国两条重要的河流——长江和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把全省分为三个自然区域:(1)淮河以北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土地平坦肥沃;(2)长江、淮河之间丘陵起伏,河湖纵横;(3)长江以南的皖南地区山峦起伏,以黄山、九华山为代表的山岳风光秀甲天下。安徽主要山脉有大别山、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最高山峰为黄山莲花峰,海拔1864米。长江流经安徽中南部,境内全长416公里;淮河流经安徽北部,境内全长430公里;新安江为钱塘江正源,境内干流长240公里。长江水系湖泊众多,较大的有巢湖、龙感湖、南漪湖,其中巢湖面积近800平方公里,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地理环境

位置境

安徽地处中国华东地区,经济上属于中国中东部经济区。地理位置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地处长江、淮河中下游,长江三角洲腹地,居中靠东、沿江通海,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土地面积1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45%,居第22位。地跨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长江流经安徽境内约400公里,淮河流经省内约430公里,新安江流经省内242公里。将全省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境内巢湖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面积800平方公里。

安徽各市掠影

大湖名城 创新高地(合肥)

皖江明珠 创新之城(芜湖)

聚山纳川 一马当先(马鞍山)

山水宜城 人文安庆(安庆)

豆腐故里 能源之都(淮南)

生态之州、宜居之州(宿州)

文明相城 精致淮北(淮北)

酒都盛地、黄牛之乡(阜阳)

文化摇篮 帝王故里(蚌埠)

山水诗乡 多彩宣城(宣城)

滁非绝色 四色滁州(滁州)

华佗故里 药材之乡(亳州)

佛山九华 福地池州(池州)

皋陶故里、红军起源(六安)

梦幻黄山 礼仪徽州(黄山)

山水铜都 幸福铜陵(铜陵)

地形地貌

安徽省平原、台地(岗地)、丘陵、山地等类型齐全,可将全省分成五个地貌区。

淮河平原区,包括沿淮及淮北广大地区,约占全省总面积26.6%,地势坦荡,由西北微微向东南倾斜,由淮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又经黄河数度南徙夺淮,加积了黄泛堆积物,海拔15~20米,仅东北部分布海拔100~300米的低山、丘陵。

江淮台地丘陵区,位于淮河平原与沿江平原之间,约占全省总面积25%,由台地、丘陵和河谷平原组成,台地分布该区中部和西部,海拔50~80米,大部为剥蚀堆积台地;低山、丘陵主要分布该区东部,海拔100~300米,呈北东向断续展布,由片岩、千枚岩、玄武岩、石灰岩等组成。江淮台地丘陵的核部,自东而西拱曲上升,地势略高,地面分别向南北倾斜,与皖西山地共同构成长江与淮河分水岭。

皖西丘陵山地区,位于安徽省西部,与鄂、豫两省接壤,约占全省总面积10%,为大别山脉的主体,平均海拔500~1000米,1500米以上的高峰多座,最高峰白马峰1774米,山体多为北西走向,为河谷深切,山间分布断陷盆地,多呈椭圆状。

沿江平原区,位于安徽省长江沿岸,约占全省总面积18.4%,属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海拔10~60米,由西向东渐次降低。平原上分布成片的低山、丘陵,海拔300米左右,北东走向为主。长江安徽段河谷宽、狭相间,宽段有江心洲发育。

皖南丘陵山地位于安徽省南部,与浙、赣两省毗连,约占全省总面积20%。由天目—白际山脉、黄山山脉和九华山脉组成,三大山脉之间为新安江、水阳江、青弋江谷地,地势由山地核心向谷地渐次下降,分别由中山、低山、丘陵、台地和平原组成层状地貌格局。山地多呈北东向和近东西向展布,其中最高峰为黄山山脉莲花峰海拔1873米。山间大小盆地镶嵌其间,其中以休歙(徽州)盆地为最大。

气候

安徽省在气候上属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区。在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属亚热湿润季风气候。其主要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暖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安徽又地处中纬度地带,随季风的递转,降水发生明显季节变化,是季风气候明显的区域之一。

春秋两季为由冬转夏,和由夏转冬的过渡时期。全年无霜期200~250天,10℃活动积温在4600~5300℃左右。年平均气温为14~17℃,1月平均气温零下1~4℃,7月平均气温28~29℃。全年平均降水量在773~1670毫米,有南多北少,山区多、平原丘陵少的特点,夏季降水丰沛,占年降水量的40~60%。

水文

安徽水文既带有强烈的季风气候特征,又受地貌形态的严格制约。径流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汛期5~8月或6~9月的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55~70%以上,丰水年与枯水年径流量的比值差达14~22倍。径流量的地区差异与降水量地区差异相一致,在皖西和皖南丘陵山区平均年径流深600~1000毫米,淮北仅200毫米左右。

安徽省河流除南部新安江水系属钱塘江流域外,其余均属长江、淮河流域。长江自江西省湖口进入安徽省境内至和县乌江后流入江苏省境内,由西南向东北斜贯安徽南部,在省境内416公里,属长江下游,流域面积6.6万平方公里。

安徽省共有湖泊500余个,总面积为1750平方公里,其大型12个、中型37个,湖泊主要分布于长江、淮河沿岸,湖泊面积为1250平方公里,占全省湖泊总面积的72.1%。主要有龙感湖、黄湖、泊湖、陈瑶湖、菜子湖、白荡湖、破罡湖、石塘湖、武昌湖、升金湖、巢湖、南漪湖和石臼湖等。其中巢湖面积800平方公里,为全省最大的湖泊,全国第五大淡水湖。

安徽省地下水在淮河平原和沿江平原最为丰沛,占全省地下水总储量的78%,尤其淮河平原面积仅占全省总面积26.6%,而地下水储量占全省总储量的55%,即73.89亿吨/年。而皖西、皖南两个丘陵山区和江淮之间台地丘陵区,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55%,但地下水储量仅占22%。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安徽至2012年,全省维管束植物3200多种,分属205科,1006属,约占全国维管束植物科的60.3%、属的31.7%、种的11.7%。其中蕨类植物34科、71属、240种,种子植物171科、938属。种子植物中裸子植物7科、17属、21种,被子植物164科、921属、2900余种,约占全国种子植物科的51.4%、属的31.8%、种的12.2%。特别在皖南丘陵山区中保存了丰富的古老科、属、种孑遗植物。

动物资源

至2012年,全省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有高等植物4245种,占全国种数的14.2%,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6种,二级保护植物25种。脊椎动物44目121科742种,占全国种数的14.1% ,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1种、二级保护的70种,世界特有的野生动物扬子鳄和白鳍豚就产在安徽中部的长江流域。

矿产资源

安徽省矿产种类较全,截至2011年,全省已发现的矿种为158种(含亚矿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26种(含普通建筑石料矿种),其中能源矿种6种,金属矿种22种,非金属矿种96种,水气矿产2种。

土地资源

安徽全省耕地422万公顷,林地329万公顷,水面105万公顷。长江、淮河分别流经安徽416公里和430公里,平原、丘陵、山地各占三分之一。

水资源

安徽全省水资源总量约680亿立方米。主要河流分属长江、淮河、钱塘江三大水系,其中淮河水系6.69万平方公里(包括废黄河470平方公里、复兴河163平方公里),长江水系6.6万平方公里,钱塘江水系6500平方公里。

人口

2021年,安徽省常住人口611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4%,提高1.1个百分点。

来源:http://https://baike.so.com/doc/6171941-6385181.html